如何煩惱轉菩提

 

宏智居士講述

弟子妙化整理

「煩」有「火」字,「惱」有「心」字,有「心」有「火」怎能不煩惱?「煩」字:一頁一頁(一件一件)有火,當然很煩。「惱」字:在眉間有很多文章,包在腦門裡面怎麼會不惱人呢?要把煩惱放下或轉移,必須知道什麼是菩提。在人生(塵世間)只知道煩惱,不知道菩提。一般人只認識煩惱的皮相,不明煩惱的骨,所以一直有煩惱。煩惱不外乎從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來,從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進入惱意識,人才會有煩惱,不然不太可能有煩惱。

煩惱無法寄託給諸佛菩薩,祖師、大德、善知識只能告知煩惱的本質,讓聞者具備解除煩惱的能力。修行就是要暫忘這些惱人的名相,才有空間處理煩惱。

有智慧的因緣就是有菩提因,煩惱與菩提,都是「果」,煩惱是「受報」。菩提是已經受報,沒有煩惱了,稱為菩提。「煩惱」與「菩提」都是「果報」,修行人具備菩提的「因」,未到「菩提」的果,所以還是會有煩惱。

「生」、「滅」本是一個現象而已。有「滅」必有生,有「生」就有滅。佛法說的「不生不滅」,就是原本無生,所以不會有滅。原本不生「四大五蘊」的執著,就不會被四大五蘊所滅,不是佛陀法身不動,所以不生不滅。佛陀不生不滅與修行者何干?注入什麼是不生不滅的人,才跟修行者有關係,才與自性有關係,才可能達到不生不滅。煩惱不自生,就不可能因煩惱而滅,要是生起煩惱,就會因煩惱而滅。執著任何法則都是錯,擴「我」,當然起煩惱。不擴「我」,才有菩提的「因」,再不擴,才有菩提的「緣」,有「因」有「緣」才能隨著菩提的緣,進入「不生不滅」、「非生非滅」,稱之為「涅槃」。這才是涅槃的意義,不是「死」了就是涅槃。

心識住念,必然障礙四大的地、水與頭、腳,頭、腳有障礙,當然不會有很好的生機。修行的意義,就在珍惜這一切,融入法性。「法性」就是空空蕩蕩,無貪,無「我」念,無「你」念,只剩下正念。五蘊合於一念佛號,就是正念。五蘊合於一念佛號,就是空,當下不起善,不起惡,才能稱為「色即是空」、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,這才是相續在正念上。如果不是,必然是「受想行識,五蘊當頭」,怎能安止於一處。

文字方塊: